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

深圳博物馆

信息详情

深圳博物馆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重要节假日后的第一天闭馆)

主要职能是收藏展览文物、研究、深圳博物馆集收藏、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总分馆制博物馆,深圳市八大文化设施之一。具体职责包括:文物征集、展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鉴定、登编、修复、复制、保管及陈列展览,开展历代文物、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品、文物修复,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馆学及自然科学研究,考古发掘、文物宣传出版等。

景点环境/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曲折的长廊将展楼、文物库、办公楼和影视厅四座单体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建筑群。展楼前广场宽阔,南广场所树立的铸铜雕塑《闯》是深圳市标志性的著名雕塑。庭院四周绿树如茵,繁花似锦。挺拔的乔木、整洁的绿篱、姹紫嫣红的花卉、绿油油的草坪,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处以昂然的气息。展览大楼是一座四层的古堡式建筑,外表用米黄色泰山砖镶嵌,大门两侧镶嵌有花岗石雕塑《古代耕战图》,门前喷泉水池矗立十二生肖石雕,池内水清鱼跃。展楼内以中央大厅为中心,螺旋式分布了4层32个展厅。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中庭设有3部观光电梯,观众通过观光电梯先上4楼,参观完展览就不知不觉到了一楼。展楼内装饰以清新淡雅为主色调,展览布置与陈列内容相协调。展厅为全封闭形式,采用中央空调合主控光源,配备有多种类保安设施和自动报警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开国内博物馆设施现代化先河。

参观指南/深圳博物馆

关于深博

深圳博物馆历史馆(新馆)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A区

邮编:518026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老馆)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同心路6号

邮编:518027

参观须知

深圳博物馆历史馆(新馆)

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老馆)

开放时间9:30-17:30(17: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1)衣冠不整谢绝进馆。

(2)禁止携带宠物进馆。

(3)请勿触摸展品。

团体预约讲解

(1)博物馆现场讲解服务接受8人以上团体预约。

(2)团体观众提前一天以上电话预约,告知团体名称、人数、参观时间及参观重点等信息以便工作人员做好预约登记。

(3)可直接到博物馆教育推广部进行团体预约。

(4)请留下联络方式,如有变更请提前通知。

(5)告知大概参观内容,便于讲解员调整参观顺序。

(6)如外宾来馆参观请说清楚陪同单位的名称、电话、人数、以及外宾团的级别。

博物馆讲座门票预约

(1)博物馆将通过网站发布讲座信息。

(2)团体观众需提前一周电话预约,并提前领票,当日凭票参加讲座。

(3)个体观众可提前电话预约,确定预约号,当日凭预约号换票参加讲座。

概览/深圳博物馆

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二万馀件,有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有展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古代历史和艺术珍品,也有近现代深圳发展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历史资料。这些珍贵文物是博物馆的重要物质基础。

作为深圳市重点文化设施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博物馆从建馆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基本陈列。在32个展室中,有反映深圳历史的《古代深圳》、《近代深圳》及《今日深圳》陈列。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实物为观众全面展示了深圳六千年的历史和发展轨迹。

为了给青少年提供自然科学知识的大课堂,在《海洋生物》和《野生动物》展览中,深圳博物馆以形态各异的动物标本,通过生动、多元的展示效果,使观众了解周围的自然资源。

为了活跃深圳市的文化生活,营造高尚的文化氛围,深圳博物馆每年除轮换出本馆重要藏品外,还不定期从国内外引进许多十分珍惜的古代文物展览和当代艺术展览。

深圳博物馆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自建馆以来已经出版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创业史》、《深圳特区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深圳市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集》等专着和《深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南粤客家围》等大型图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使深圳博物馆成为了深圳历史和客家文化的重要研究机构。

深圳博物馆致力于办成启迪和传播知识的殿堂。以真诚踏实的工作和热情周到的回报社会和观众。

新馆简介/深圳博物馆

地理位置

深圳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市民中心东翼,是深圳标志性大型建筑市民中心的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26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展楼三层,四层为天台。建筑设计方案采用国际招标,由美国著名设计师李铭仪中标设计。市民中心整体造型如大鹏展翅,气势磅礴而博物馆自身则庄重内敛,耐人寻味。

功能规划

新馆建筑用地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展览区三层,办公北区五层,办公南区三层。其中中厅面积2160平方米,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

诞生背景

深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腾飞。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998年底,决定在市民中心辟建3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新馆,将老馆作为古代艺术博物馆。

2008年7月,新馆四个基本陈列场馆施工和场景搭建基本完成,163个艺术类二次创作项目大样稿完成后转入成品制作,9月底公共区域装修完工,10月底基本完成布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和专有设备采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深圳博物馆新馆的建成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的厚礼。深圳博物馆也将从一个以地志性类博物馆,发展成为一个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于一身的“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博物馆。向海内外观众集中展示南粤地区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自然博物、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并提供文物鉴赏,收藏咨询等多种公共社会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深圳市民和海内外观众对深圳历史文化的认识,并成为深圳市民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开放时间

10:00-18:00(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注意事项

(1)衣冠不整谢绝进馆。

(2)禁止携带宠物进馆。

(3)请勿触摸展品。

(4)请勿大声喧哗,追逐嬉戏;请关闭移动电话。

(5)请保持环境卫生,勿在展厅饮食、吸烟、乱丢废弃物。

(6)请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保持参观秩序。

(7)部分展厅开放拍摄,但禁止用闪光灯、立架,并禁止用于商业和出版使用。

(8)大件行李请寄存。

建馆历程/深圳博物馆

开创阶段

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沉睡在地下千百年的文物古迹纷纷破土而出。在艰难的岁月里,考古队员们调查发现了蛇口、南头、松岗、笋岗、盐田、葵涌、大鹏等26处史前遗址,发掘了小梅沙、赤湾村、鹤地山、大黄沙和咸头岭沙丘遗址。特别是对咸头岭史前遗址的发掘及其重大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考古队员们发掘清理了南头大湖战国墓、南头红花园东汉和两晋古墓群、西乡铁仔山古墓群、沙井云林岗古墓群和古窑址,配合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发掘清理并迁移复原了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墓和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墓。组织了全市文物大普查,抢救回赤湾天后庙外的一对大石狮,赖恩爵墓道石人、石马,南头、大鹏废铁收购站的四门铁炮。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市的文物“家底”,先后申报公布了三批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积累多了,需要有好的归宿,需要建立收藏、展示和研究出土文物的专门机构,这就是当初建立博物馆朴素而单纯的动机。1981年国庆节刚过,博物馆在既是文物库又是宿舍的铁皮房昏暗的灯光下,热烈地讨论关于申请建立博物馆的问题。考古队领队莫稚先生(1982~1986年任深圳博物馆顾问)草拟了《关于建立博物馆的报告》,用复写纸誊写后呈交给市政府,只过了一个多月,就在11月17日那天,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挂牌成立,5名编制中仅有1名专业人员。没有馆舍,就借用博雅画廊二楼两间房子办公。1983年开始征地,设计馆舍建筑,1984年2月4日动土施工。与此同时,筹备开馆展览,编写陈列大纲,开展文物大征集。就在这十分艰辛的开创阶段,深圳博物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1984年8月,国家文物局在深圳主持召开“全国博物馆支援深圳博物馆座谈会”,许多大馆、老馆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展览或调拨文物。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革命博物馆以及韶关、肇庆、惠州等博物馆派出业务骨干参加深圳博物馆 “大会战”。

发展阶段

一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洋兼容的现代化博物馆,于1988年11月1日落成并开馆。

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深圳博物馆《今日深圳——深圳经济特区十年成就展》,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各军兵种组成的“将军团”纷至沓来。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视察深圳并发表“南方谈话”后,深圳博物馆又迎来各省市党政代表团和潮水般的观众。凡来深圳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各类代表团均前来博物馆参观,如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等。观众量由10万、15万、20万、25万……节节攀升。

1993年国家提倡文化事业单位“以文补文”,1994年后深圳博物馆从财政全额拨款转为“补差”单位,实际上将博物馆推上了市场,每年需创收300万元以上才能维持正常运作。深圳博物馆“以文补文”的举措之一是集资建综合楼;而引起*争议的是将展场三分之一用以基本陈列,三分之一用以引进展览, 三分之一用以工艺品展销,时称 “三三制”,1996年叫停。尽管现在看来此举可以商榷,但当时确实是一条解决深圳博物馆走出经济困境的无奈之路。

1995年深圳博物馆的人员编制由5名、45名、75名增加到80名。馆领导十分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到2000年具有高级职称者13名,中级职称者23名。

深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腾飞。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998年底,决定在市民中心辟建3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新馆,将老馆作为古代艺术博物馆。

提升阶段

深圳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民中心东翼,是深圳标志性大型建筑市民中心的组成部分。建筑设计方案采用国际招标,由美国著名设计师李铭仪中标设计。市民中心整体造型如大鹏展翅,气势磅礴而博物馆自身则庄重内敛,耐人寻味。

新馆建筑用地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展览区三层,办公北区五层,办公南区三层。其中中厅面积2160平方米,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

2008年7月,新馆四个基本陈列场馆施工和场景搭建基本完成,163个艺术类二次创作项目大样稿完成后转入成品制作,9月底公共区域装修完工,10月底基本完成布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和专有设备采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深圳博物馆人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确保实现2008年12月如期开馆的目标,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一份特殊的厚礼。新、老二馆,比翼齐飞。

深圳博物馆的定位是“国际先进,国内一流”,而一流的博物馆就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行政管理,一流的设备设施,一流的文物藏品,一流的陈列展览,一流的教育推广,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

主要景点/深圳博物馆

新馆介绍

《古代深圳》

《古代深圳》是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之一,展厅面积近20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1号厅。该陈列自1988年11月深圳博物馆开馆时起正式向公众开放,1999年11月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制作。展厅陈列的二百多件文物为深圳市出土文物之精选,展览分“原始足迹”、“文明曙光”、“郡县设置”、“粤海门户”、“海防重镇”等5个部分内容,以实物资料复原了深圳古代历史的基本面貌。陈列手法新颖、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如“原始足迹”部分,陈列的出土文物与复原的新石器时代海边居民的生活场景融为一体,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近代深圳》

《近代深圳》是深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展面积33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3号厅。198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补充,重新设计和布陈,获得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好评。该陈列分为“英国的殖民侵略和新安人民的抗争”、“辛亥前后的新安社会”、“中共宝安县党组织的建立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抗日烽火”、“宝安解放”五个部分,展出图片160多张、实物100多件,通过雕塑、油画、壁画等艺术语言与环境烘托,翔实生动地展示了宝安人民对英国殖民割占香港地区的抗争和抗击日本侵略,以及抗日东江纵队在日军的封锁下营救大批文化人等重大历史事件。整个展览资料翔实,色调沉静,给人以震撼的历史感,是观众了解近代深圳人民那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自由而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

《深圳民俗》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它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既是世代传承,又是发展变化的,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此主题展览共有“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习俗”四大部分,以广府和客家民系为主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又因濒临大海,扼守珠江入海口,自古以来由于海洋经济、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又演绎出气象万千、绚丽多姿的海洋文化习俗。深圳民俗文化发源于小农经济时代,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华,既内涵丰富,又兼收并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复兴和创新,与时俱进,注入了新时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犹如强力的磁场,为本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民俗文化将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世界人民观察和了解深圳社会与文化的一扇窗口。

《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

深圳市的前身是具有1600多年建制历史的宝安县。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宝安人民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深圳却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她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面貌,充分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而且深圳作为体制改革的“创业实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勇敢的探路者,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敢闯的本质就是勇于创新,创新是深圳的灵魂。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

《儿童馆展厅》

深圳博物馆专门为青少年及低龄儿童设立一个儿童馆,不仅让小朋友有一个玩耍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这种寓教于乐形式,小朋友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和丰富。在国外,博物馆开设儿童馆已是常态,但国内不多见。开设儿童馆的创意源于杨耀林馆长的一次考察。杨馆长认为中国家庭,孩子的活动往往主导家庭休闲活动。在博物馆开辟一个让小孩子玩耍的地方,不仅可以吸引全家人来馆参观,还是普及文博知识,开展青少年文博教育有效手段。馆内游艺项目的设计和明确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负责该场馆工作的民俗组实地考察香港文化博物馆儿童馆、上海儿童博物馆、上海科技馆、深圳少年宫等,对各馆游艺项目认真仔细比对揣摩,从小朋友心理出发,经过馆内几次讨论,最终将儿童馆定位为让儿童在游戏玩乐中领略中华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游艺项目设计要讲求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让儿童通过观察、选择、操作、角色扮演和群体合作等方式锻炼身心,让儿童在互动中体验和学习。根据这一定位,民俗组多方寻找设计灵感。“虚拟图书”项目就是受到一次高交会虚拟图书科技项目的启发。“灌溉禾苗”项目源于深圳市何香凝美术馆一次临时展览中《惊动》、《花开花落》作品。为顾及低龄儿童,民俗组寻找动手性强、器具轻便的项目, “过家家”、“小鲁班”等项目应运而生。经过论证,最终从十几个备选游艺项目中选取“改头换面”、“禾苗灌溉”、“汉字演化”、“小舞台”、“过家家”等项目。

旧馆介绍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是深圳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之一。展览面积500平方米,共展出各类野生动物标本1000馀件。这里展出的动物标本分为兽类、鸟类和蝴蝶等三类,有些还是世界珍稀品种。该展览向观众介绍野生动物知识,并表达这样一种思想: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与人类友好相处,共同生活时自然规律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中华民族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也终将进入一个与野生动物共生共荣的和谐世界。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展览是深圳博物馆常设展览之一。展览面积200平方米,共展出海洋生物标本及古生物化石标本1000馀件和大量宇航出版社《海洋地图集》的图绘资料。这是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展览,它不但向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了解海洋、了解祖国的课堂,也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面前展现了人类至今还不掌握的自然之谜。因此,它又是一把打开自然迷宫之门的钥匙,让青少年在科学的天地里探索,为开发祖国的海洋事业和生物科学而努力。

藏品介绍

1、元龙泉窑青釉褐彩连座梅瓶

连座式样,通高16.7、口径3.5厘米。瓶身精巧,小口、短颈、丰肩、腹至底渐收,浅圈足。瓶座圆唇平折,束颈上有三个小孔,座身有三个花窗式缕空,座底置四小足。瓶身与瓶座可以活动装卸。连座梅瓶始见于宋,是宋代始烧的瓶式之一。元代梅瓶瓶肩较宽,造型较为丰满,不及宋代修长,常作盛酒器。该连座梅瓶胎厚细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釉面有冰裂纹。在洁净的釉面上,口沿与瓶身有若干等距的褐色彩斑作装饰。龙泉窑青瓷褐彩连座梅瓶造型古朴,镂雕精细,釉色与褐彩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为元代龙泉瓷器中的精品。元龙泉窑青瓷品种数量繁多,但象这件既精美又能反映一个时期装饰工艺特点的褐彩连座梅瓶,实不多见。

2.三段区段式神人纹镜

北朝(公元386-581年)直径17.5厘米、缘厚0.4厘米

照容用具。圆形,扁圆钮。内区纹饰被夹钮的两条平行线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中部为玄武龟座背上竖起华盖,其右为正面端坐神像,神像旁有侧身站立的侍者三人,华盖左边有面向主神躬身站立手持物的侍者六人;中段亮主神头朝钮端,夹钮对置;下段二神身躯后仰作凤舞状,二神中间有“8”形蔓带间隔。外区为12个方枚与12个半圆相间环绕,方枚内各有1字:“圄口明镜口山口口湅三冈”。其外为一周斜线纹和缠枝纹带,素缘。此镜铸造精良,纹饰细腻流畅,是北朝铜镜中的精品。

3.鸟纹鼎

西周(约公元前1100~前771)通高41.5厘米、 口径42厘米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

饪食器。平沿,立耳,半球形腹,圜底,粗壮兽蹄足,里侧内凹。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鸟纹一圈。此器是一套七件列鼎之一,本馆现藏五件。其造型敦厚、稳重,花纹粗犷流畅,是西周晚期标准器。

相关内容/深圳博物馆

由深圳博物馆联合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盛世侧影——河南博物院藏汉唐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一楼展厅开幕。这是河南博物院文物第三次在深圳博物馆展出,也是规格*一次展出。该展览将持续到7月12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展品中蕴含的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唐碑志书法艺术,充分反映了汉唐文明的华章巨篇与辉煌成就。”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表示,观众可以通过此次展览,跨越空间的限制,欣赏到来自中原地区的精品文物。

40馀件为一级文物

此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汉唐出土的青铜、陶瓷、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共191件。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还有多件来自十三朝古都洛阳的珍贵文物,包括古代汉族传说中象征祥瑞辟邪的神兽石辟邪、为后世釉下彩瓷发展开创先河的白釉瓷文官俑等。

“这批文物在河南博物院点胶后,经过两天时间才运到深圳博物馆,再进行了约一个礼拜的布展才得以展出。”据深圳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李维学介绍,将近200件的文物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分别从文化、风俗、科技等多个角度反映汉唐时期的基本面貌,观众通过此次展览可以更深层次认识中原、认识华夏。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说,“河南是中华之根,是河南博物院库存的基础,此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汉唐出土的青铜、陶瓷、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其中有40馀件一级文物,希望让更多的市民重温汉唐的苍伟盛世、感受华夏文明的底蕴深厚。”

文物体量、细节吸引观众眼球

展览分“巍巍汉风”“多元一体”“天下都会”“盛世梵影”“翰逸神飞”5个部分,分别反映了两汉时期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各民族冲突与融合、隋唐东都洛阳城的繁盛、中国*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的建立过程,以及汉字书法的演变历程。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展品中有很多件体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如,反映佛教发展的石画像、反映汉代“复道行空”“跨城池作飞阁”建筑技术的七层连阁彩绘陶、为后世釉下彩瓷发展开创了先河的白釉瓷文官俑,另外,还有从未被展出的石雕盘龙座也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此次展览中,隋代的张盛墓成为大家关注焦点。隋代的张盛墓共出土各种文物190馀件,其中100多件为器俑,90多件为俑像,装饰题材丰富,写实性较强。其中,展出的90馀件文物,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型。此外,由于整个墓里面的瓷器全是白瓷器,所以足以说明白瓷在隋代已经开始普及。

另外,此次展览中还有诸多展品在细节处尤为引人注目。如,因唐代鲁山所产的黑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的“鲁山花瓷”,它创造了二液相分离的新技巧;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面貌中,里面有个砚台是当中体量*且制作也很精美的。

市民参与传承传统技艺

此次展览期间,深圳博物馆工作人员将现场传授拓片技能,市民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碑拓、古币拓片等等用以收藏、观赏。据了解,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

展览开始前一周,从事文物工作30馀年的河南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王景荃教授便提前来到深圳博物馆,主要也是为展览期间现场更好地展示拓片技能做好准备。由于跟工作紧密相关,加上经常做文物研究,这使得王景荃接触拓片更为频繁,正因如此,他成了知道这门技术“寥寥无几”中的一人。

“拓片是搞文物工作必备的一项技术,因为取原始资料必须要会这项技术,同时拓片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拓片能欣赏书法艺术及图案,了解不同时期书法的差异及社会生活的面貌。”据王景荃介绍,拓片最初的作用是书法临摹的主要参照,如今成为了一种科学记录的好办法。

组织机构/深圳博物馆

馆长办公室

行政财务部

保卫部

展览部文博档案资料部

开放服务部

教育推广部

文物保护修复部

信息技术部

深圳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

深圳历史文化研究部(古代深圳研究室、近代深圳研究室、深圳民俗文化研究室)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

古代艺术研究部(金石文物研究室、陶瓷文物研究室、书画纺织品文物研究室、自然标本室)

友情提示
此页是<深圳博物馆>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
信息名称: 深圳博物馆
信息栏目: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
网址链接: www.shenzhenmuseum.com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网页版本: 手机版 电脑版